欢迎访问!炎黄文化研究院

 |  关于我们 

010-57463250

会员查询: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公告通知 文化研究 炎黄智库 栏目展播 会员单位 人才队伍
本院概况 分支机构 专家顾问 网上展厅 暹华讲堂 著作出版 品牌活动 品牌合作

       作品类型

 

论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网上展厅 > 论文

 
论新中国历史

论新中国历史

作者:王振伟
  详细介绍:

(五)谈文学的党性原则

众所周知,文学是有倾向性的。文学在不同的阶级社会里都有自己的倾向、立场和原则。文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更重要的是要起到国家民族的稳定作用。在文艺作品中党性原则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文学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因此,文学不能商业化,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文学,文学应该成为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工具。 

在现实生活中,文学成了一些人或集团赚钱的工具,谁的作品畅销能赚钱就是好作品。当然资本集团也乐意出版这样的畅销书来获得利润,在利益面前他们早已把文学的真正作用忘得一干二净。在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文学应该弘扬传递社会主义的正能量,围绕党的方针政策来创作文学作品,也就是说,文学要有党性原则。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 中有这样一段话: 

"……文学应当成为党的文学。针对着资产阶级的风习,针对着资产阶级的营利的做生意的出版业,针对着资产阶级的文学上的地位主义和个人主义、'老爷式的无政府主义' 和对利润的追求,--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应当提出党的文学的原则,发展这个原则,并且在尽可能更完备和完整的形式中实现这个原则。 

这个党的文学的原则是什么呢?这不只是说,对于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文学事业不但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的工具,而且它永远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 

(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 第七一--七五页,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第二版。) 

这段话说的很清楚,"文学事业不但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的工具,而且它永远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由此可见,文学事业不属于某个个人或某个集团,而是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主流的文学应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统一的服务于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创新社会主义文学,排除西方资本主义文学。 

当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喜欢学习,吸收不同的知识和经验,有句成语叫取长补短,因此,我们在排除资本主义文学的同时,也不能否定和吸收它们的优点和长处。古为今用,外为中用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不断的精髓。 

但社会主义文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导向,在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同时必须要守住社会主义的底线。守住了底线和党的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弘扬发展创新社会主义的文学。


(六) 谈民族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是任何一个民族都能延续传承。从人类历史发展看,人类从群居到部落,然而产生部落文化,也就是当时的图腾文化。而这种图腾文化经过部落之间的战争,有的被消灭、有的被同化、有的被合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不断,真正能延续传承的文化并不多。世界上曾经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只有中国延续传承发展至今。
当然,中国在不断包容、同化、合并、吸收不同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我们称为龙的传人。而龙且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很可能是先哲们拼凑出来的动物,如蛇身、鹿角、鹰爪、鱼鳞等等。也就是说,在龙的身上触入了多个原始部落的图腾才出现了现在所谓的龙。这就透露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包容文化。因为在龙的身上隐藏着多民族的团结精神。而龙的传人不是一个民族,却是众多民族的文化凝聚而成。这就是中华民族不被历史淘汰灭亡的关键原因。
新中国又是一次中华民族发展创新强大的过程,因为它融入和创造了新的民族精神,那就是新民主主义,提倡人民主义,同时提倡全国普及普通话,各民族实行大团结。我们正在创造中华民族独立自信,文化自信、强国自信、民族自信。
当然,这些自信要经过斗争才能得到。毛泽东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 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引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此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所谓‘全盘西化’ 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第六九九——七00页,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二年第二版)
我们的民族在包容吸收传承的同时,还在不断创造新的民族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包容吸收融合还要有共同的文化,而共同的文化只有通过普通话才能更快的实现。因此,普通话应该成为全民族共同文化的核心,也是民族团结统一稳定的核心。
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仅仅包容海纳百川,融入中外各民族的智慧,同时也是厚德载物创导和谐的文化。民族文化应该在包容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这样的民族文化才能传承延续,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七) 谈阶级社会的本质

从人类出现团体社会制度(法律法规)开始,阶级就已经形成。因为,阶级是服务于同一阶层的群体和个人的。在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社会制度,而这些制度往往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统一规范,同时不受外敌侵略。也就是说,阶级社会的本质是为本阶级服务,保护本阶级群体的利益,防止被另一个阶级集团掠夺侵略。 

当然,在同一阶级社会里也会出现不同阶级层面的群体,旧社会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不同的阶层,各个阶层都有各阶层的规则和行事规律。但当各阶层矛盾激化时就会形成新的阶级。因此在社会转折过程中,在同一个社会(国家)里会出现两个不同的阶级,而这两个阶级正在斗争并互相转换局势之中。因为阶级与阶级之间有不同的立场和信仰,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法律制度,不同的行事风格。 

譬如,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同,服务对象和服务目的的不同,社会创造财富分配的不同。这就是阶级与阶级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对立。 

因此,阶级社会都有各自不同的社会制度,它的社会本质也就不同。列宁在“伟大的创举” 中对阶级的定义是这样说的: 

“……所谓各个阶级,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都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各不相同的几个巨大集团。所谓各阶级,就是由于彼此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而有某一集团能佔得另一集团劳动的各个集团。” 

(列宁:“伟大的创举”,“ 列宁文选” 两卷集,第二卷,第五九二页,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一九四九年版) 

列宁所说的巨大集团,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经济结构中的既得利益集团,而这样的集团已经有自己的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就是有各个巨大既得利益集团组合而成,因而形成了资产阶级,这个阶级以牟利为目的,因此带着掠夺侵略的野心,这种野心就是资产阶级的本来面目。而无产阶级恰恰相反,在经济利益上用公平分配为原则,以共同富裕为目的来发展创造。因为,无产阶级的目标原则是追求共产主义,实现人人平等。 

当今世界阶级依然存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博弈并未中断。而资产阶级的本性是贪婪和掠夺,当它们的贪婪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它们就会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去满足欲望,甚至可以不顾一切挑起战争。当今世界战争不断,其原因就是资本掠夺和侵略,因而在资产阶级中贪婪野心永远不会消

失。而无产阶级的社会制度且能阻止资产阶级的掠夺野心。因此,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从本质上就无法调和共存。而改革开放以来,那些所谓的学者精英提出的无阶级论,认为和平时期无阶级斗争,只不过在忽悠人民忽悠党。实际上他们在否定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面前他们失去了立场站错了队伍。在世界没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时期,阶级矛盾永远存在,阶级斗争不会消失,只不过时暗时明而已,因为各阶级的本质没有改变。

(八) 谈文学的特征及作用

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他们自己的特征和规律,离开了特征和规律,那就成了四不象什么也不是了。文学作品也是这样,文学作品有文学作品的规律特点和作用,好的文学作品能千古传承代代相传,而那些庸俗的文学作品,可能给一些人带来暂时的娱乐快感,但随着时间的流失很快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能千古传承的文学作品,他们都保存了当时的社会特征和人文历史及精神风貌。如我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 他们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背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腐败、战争和人文情怀。当然,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事物不同的侧面,也就是说,好的文学作品可以超越时代,在不同的人的眼里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思想理念,说白了就是作品内容需要多元化真实性,就像一面镜子,不管你把它放到什么人手里,它都会照出各色各样的相貌持征。因此好的作品可以根据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事物。好的文学作品是包容的、多元的、富有继承和创造性的,同时也传递历史的真实和责任。
文学作品是语言思想的延续,只有经过思考,语言的提炼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文学作品的好坏能反映出作者的人品和格局,也能反映作者的创作特点。苏联作家格·尼古拉耶娃有一段对文学特征的描述:
"在我们研究文学特征时,这一点是特别明显的。文学有一个特点就是文学与语言是不可分的。语言是'思想的现实'( 马克思),思想可以达到的一切,语言也可以达到,因此,借助于语言可以表达运动和发展中的人的全部丰富的精神生活。正因为如此,斯大林才称作家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重要的是要记住,文学的对象是作为整体的社会的人,文学是不同於只从某一方面来考察人的道德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生理学的。
如果文学失去多方面地描写的能力,只去反映社会的人的一个方面,不去揭示与其他方面的丰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它就会违反自己的特殊法则,丧失自己的作用。"
(格·尼古拉耶娃:"论艺术文学的特征"," 苏联文学艺术论文集" 第一六一--一六二页,学习杂志社一九五四年第一版)
文学的作用不仅仅是供人欣赏,而是要综合的、多元的描述社会存在的各种事物,而且还要体现真善美,道德良知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而文学的另一个特征是通过思想语言转化成文学作品。思想语言的巨人不等于是文学艺术的巨人,文学艺术只有通过不断地在思想语言中提炼,经过实践的打磨和证明才能真正称得上文学艺术作品,才能千古传承万古流芳。

 


 

炎黄文化研究院 © 2014-203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8号金地文创中心A座电话:010-57463250

邮编:100124邮箱: xhwhyjy@126.com 京ICP备160371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