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炎黄文化研究院

 |  关于我们 

010-57463250

会员查询: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公告通知 文化研究 炎黄智库 栏目展播 会员单位 人才队伍
本院概况 暹华分院 专家顾问 网上展厅 暹华讲堂 著作出版 品牌活动 品牌合作

       作品类型

 

论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网上展厅 > 论文

 
王振伟论文

王振伟论文

作者:王振伟
  详细介绍:

论当今社会存在的小资现象

当今社会来谈小资现象似乎不合时宜,但是否切合实际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思想已经被资本利益所掌控奴化,看事物往往从资本利益的角度去评判事物的对错好坏强弱。在文艺作品及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拜金主义作品,他们把资本主义思想引入了我们的头脑,潜移默化地鼓吹社会的等级制,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千方百计地否定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及社会制度,搞乱年轻人的思想,崇拜金钱不劳而获。
现在的年轻人及学生,在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教育下,变得手不能提却眼空四海自以为是。曾经有人做过一次路边视频随访,问了青年人几个问题:问题一、新中国成立哪一年?不少青年人回答,一九九几年,也就是同他们的出生年龄差不多(教育出了问题)。问题二、吃的大米多少一斤?回答,几十元,二十多元(脱离生活)。问题三、农民年收入有多少?回答有几百万,几十万不等(幻想主义被资本洗脑),……等等问题,这就是当今社会一些年轻人的现状。
换句话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脱离实际太远,根本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家与国家的重要性。他们过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还不停地抱怨生活的不公,动不动要“躺平”,这是谁的错?是资本主义思想给他们洗了脑,给他们画了一个大饼,当得不到或不如意时就要“躺平”。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在追求空中楼阁式的美景和生活,养成了奢侈和攀比心理。旧中国的生活习性又一次出现在了青年人的身上,只不过他们当成了“时髦”。
毛泽东在论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的特性中举了一个自己学生时期的例子;我们来看看一百年后的年轻人是否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这里,我可以說一說我自己感情变化的经验。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这时,只是在这时,我才根本地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給我的那种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二年第二版)
事实上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出了问题。我们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精华时,却学来了他们的糟粕思想和资本主义投机模式。把我们提倡的脚踏实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都抹杀了。换来的是攀比、超前消费、享受生活,吃喝玩乐。我们的一些年轻人已经沉迷于资本主义的享乐哲学中无法自拔。说白了就是学会了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不全是年轻人的错,而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渗透,它们正在争夺我们的年轻人,正在奴化我们的年轻人。
当然,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危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社会制度的延续,文明的发展要靠年轻人继承,只有教育出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来接班,社会才能稳定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论文艺的人民性


文艺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什么争议。但真正能体现人民性的文艺作品并不多。因为在不同时代,不同制度,不同环境,不同阶级,不同层次格局的人需要服务的事物都不同,因此要达到人民性的文艺作品不是唾手可得那么容易。恰恰相反,真正人民性的文艺作品少之又少。尤其是人民大众共同认知和喜欢的作品更少。

因为真正的人民性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能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能反映人民的需求。而这一切必须要到人民群众中去体验、观察、研究了解生活才能得到。闭门造车绝对创作不出人民性的文艺作品来的。毛泽东主席曾经说:
“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須到群众中去,必須长期地无条件地全身心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战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自然形态的文学和艺术,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加工过程即创作过程,这样地把原料与生产,把研究过程与创作过程統一起来。”又说;“……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组织起來,集中起來,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警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
(“人民日报”社论;“继续为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文艺方向而斗争”,“新华月报”一九五二年六月号,第一七八页)
文艺的人民性就是宣传人民大众需要的,喜闻乐见的,团结奋进的,拥护社会制度的,并且能激发人民群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还可以唤醒人民的愚昧,激发出人们的斗志,同时也可以为人民排忧解难,释放压力起到心理疏导的作用。
但文艺在不同时期人们的需求都不同,因此要创作出大众喜欢的文艺作品并不容易,大多数的作品往往是跟随潮流昙花一现,一阵风过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真正的文艺作品是有生命力的,它能唤醒人民大众的灵魂,会产生一种共鸣,能改造这个世界。比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鲁迅、老舍、茅盾、郭沬若、周扬等等文学艺术家的作品,唤醒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愚昧无知,暴露了社会的黑暗剥削,激发了有志者的斗志,为推翻旧社会奠定了基础。尤其鲁迅先生的杂文,嬉笑怒骂讽刺皆成文章,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这是文艺的一种表现手法,但在那个黑暗时代就是最适合的最好的创作方式。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的需求也不同,文艺的表现手法也要不同。但关键是要抓住人民大众的需求和愿望,这一点必须到劳动人民中去熟悉生活,了解生活,如毛泽东主席所说,"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只有这样,文艺作品才能让人民喜欢,才能与大众共鸣,才能发挥出文艺作品的真正作用。


论社会主义文学


在谈社会主义文学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比较模糊,甚至模棱两可。在这样的认知水平上来创作文学作品,自然是歪嘴和尚念不出好经。因为他们不知道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什么?他们看不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在哪里?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不可混淆的社会制度,服务对象,教育方式。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用所有制的形式,主要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清楚了社会主义制度及核心思想。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就不会天马行空脱离现实,才能抓住主题思想,创作出服务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优秀作品。
当然,文学创作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要有思想内容,要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革命,各种网络文学出现在人们眼前。鱼龙混杂成了网络文化的常态,在这样的网络世界里,资本主义文学思想自然不会缺席。敌对势力无孔不入,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年轻人,他们利用人性的欲望及物质的诱惑来迷惑奴化年轻人的思想,让青年人变得自私贪婪。它们又在潜移默化地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及社会主义文化。
因此,在社会上流传着大量的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正在摧毁社会主义的文化。比如一些自媒体视频不断播出提倡自我保护,在车站、地铁站、飞机场等地不要帮助老弱病残孕等,一旦去帮助,很有可能被判死刑的可能。自我保护没错,但在过度的提倡自我保护下,这个社会就会出现有意无意地否定了雷锋精神,这个社会就会变得人人自危,自私自利,当人们都不敢做好事的时候,社会也就失去了正能量。而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提倡助人为乐为荣,我为人人光荣。这样的社会才能出现人人为我和谐共生的社会大环境,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当然这种自我保护现象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而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长期渗透。它们在否定人性的善,传播人性的恶,这是违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是违背人类和谐共生的原则的。
文学作品就是思想的决斗场,不仅仅反映个人的思想,同时也反映出整个社会国家的风貌和立场。丁易在谈中国现代文学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向的历史发展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里必须说明,判断一个作品是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要的是它所描写的内容是否社会主义的现实生活,而是在于社会主义的观点、立场来表现革命发展中的生活的真实"。也就是说,在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不一定是社会主义的现实生活,有可能是反映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作者只有在思想上认识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才不会人云亦云,才会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及社会立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否则就会落入资本的陷阱为资本服务。


论艺术与艺术家的未来

艺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存在。艺术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文化中发挥的作用都不同。但艺术的本源是教化育人,在供人欣赏娱乐的同时,传递出自然美、人性美,给人一种想象和希望。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艺术或将成为历史,比如绘画。山水、花鸟、亭台楼阁,人与动物等等都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经过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代代相传才源远流长。
然而,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艺术家或将消失,成为一种普通的职业。我们先来看一段经典文献,马克思论共产主义社会的艺术;
“各个个人里面的艺术才能底特别集中以及与之相关的广大群众中间的这个才能底遭受压抑——乃是分工底结果。如果在某种社会条件下每个人都是优秀的画家,那末这并沒有排除每个人也可以成为独创的画家的可能性,因此在这里‘人类的’劳动与‘唯一的’劳动之间的差别结果就变得毫无意义了。无论如何,在共产主义的社会组织下,艺术家所遭受的那些完全从分工所产生的地方和民族的限制将会消失,同样,艺术家在任何特定的艺术底范围內所遭受的那种封锁也会废除;本来由于特定的艺术他才特別地成为画家、木刻家等等,因此单是他的活动底名称就充分明白地表现出他的职业发展上的限制性和他的对于分工的依赖性。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将沒有画家,而只有从事绘画工作的人。”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转引“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第七二页,解放社一九五○年第二版)
当然,马克思说的是在共产主义社会将没有画家,而是绘画工作者。但随着科技的创新突破,人工智能的出现,各行各业都面临挑战。绘画也不例外,大量的人工智能画替代了画家的工作,将来会出现大批画家等艺术家失业改行。
因为科技已经走在了社会制度的前面,没有等到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科技就已经替代了一些职业。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生活中在不断发生的事实。
因此,未来在某些领域真正的艺术家将越来越少,大批所谓的艺术家将被淘汰,只有有思想,能创新,天赋异禀的艺术家才能在未来的社会里发挥作用,没有创新发展的艺术,没有思想情感的艺术,人工智能都可以复制粘贴。只有有独创思维的艺术家才能在未来社会独占鳌头实现理想。
当然,每个时代都离不开艺术和艺术家,但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一般的艺术家也就成为一种普通的职业工人。而那些有思想、有眼界、有独创性的艺术家必将从新成为真正社会需要的艺术家。



论艺术与人民性

艺术服务于人民大家都能理解接受,但真正需要艺术服务于人民的是什么?很多人都分不清,甚至一些艺术家也分不清楚。人们通常认为艺术是供人欣赏娱乐,给人美感或者是一种为社会服务的工具,很少有人理解,艺术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
艺术上的人民性是艺术和人民的关系,是人民生活在艺术上的反映,是劳动者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通过艺术的方式表现反映人民的需要及社会文化。
因此,艺术不仅仅是琴棋书画供人欣赏,也不是为吃喝玩乐混世过日的人提供娱乐,而真正的艺术是反映人民的需要,为人民的利益而创作。也就是说,艺术要反映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需求,而不仅仅是供人欣赏娱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艺术已经偏离了方向。我们看到的艺术往往用金钱来衡量,一幅名人字画上亿元,拍一部电影几个亿,著名艺术家的身价几十亿。艺术已经不在为人民服务,而是在为资本服务,成了达官贵人资本家赚钱的工具。这样的艺术已经不属于人民,也不会为人民的利益说话。因此,这样的艺术已经脱离了人民,脱离了人民的生活,脱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
但是,在资本的驱动下,很多人已经陷入了误区,他们创作艺术作品不是为了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而是为了达到一步登天的目的,赚它一个千万上亿元。说白了,一些人创作艺术作品就是为了赚钱当富豪。在他们的心里根本没有社会责任心,也没有思想和信仰。用通俗的话说,他们追求的是"有奶便是娘"的资本主义思想理念。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普遍存在,为什么?值得我们深思反省。
艺术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原则。在苏联大百科全书:关于艺术上的人民性问题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艺术上的人民性获得了新的内容,因为随着剥削阶级之被消灭,艺术全部属于人民所有,直接表现了人民的思想和愿望,并且成为千百万人精神上全面发展的强大手段。苏维埃艺术的人民性和它的党性是不可分的,因为苏联共产党最充分最深刻地表现了苏维埃人民的利益,无微不至地关怀着苏联的艺术,使它能够自由地为广大劳动群众服务。"也就是说,艺术的人民性与社会主义制度和党性原则分不开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艺术才会真正为人民的利益服务,艺术才真正属于人民。
事实上,艺术的人民性不是几个艺术家能左右的。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制度和党性原则。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艺术和人民的关系是不同的。艺术在不同发展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也就是说,艺术在不同阶级社会里对人民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艺术的人民性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体现劳动人民的利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谈民族文化》一文中我谈到,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是任何一个民族都能延续传承。因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竞争、掠夺、屠杀。事实上人类社会至今也没有离开丛林法则,强者生存,弱者淘汰,长期处于合并淘汰的过程中。在我国历史上就出现过无数次亡国灭族的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五代十国、各种朝代的更替,弱小民族被吞并、融合或消灭。
因此,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继承民族文化。当然,所谓的强大也有盛衰过程。曾经世界上出现不少强大的国家和文化,比如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河文明、中国文明、爱琴文明等等。也就是说,在世界上不同地区都出现过不同的人类文明。但这些文明强国几乎都消失了,惟有中国文明传承下来,原因何在?
在我看来,文化的强大才是文明传承的根本原因。军队的强大能保家卫国,文化的强大才能是民族延续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以贯通古今的文化自觉,鲜明提出中华文化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入地总结了中华文化的特性。中华文化是一个统一包容和谐的文化,也是发展创新不屈不挠勇于奋进的文化。
中华文化五千年来源远不断,是世界人类文化史的奇迹,也是中国文化的强大和自信。因为,中华民族每时每刻都在吸收创新,这种吸收不一定都来源于书本,而是书本外的,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而这种精气神是全民族共同的,它包括人们的吃、住、衣、行,风俗习惯,也包括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信仰。当然,在民族文化中也存在陈规陋习,糟粕思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落后的、腐朽的、反人性的东西会逐渐被淘汰,一些先进的、发展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在不断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为有了这样的传统,中华文化才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当然,民族文化是多元的,琴棋书画、诗文戏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关键。几千年来,从民间的口口相传到各种科考选拔人才,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继承民族文化是每代人都要做的事,不管你有意无意,人们都在继承,只不过继承的方式不同而已。有的吸取了民族文化的精华,有的接受了糟粕思想。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大环境,也就是说,社会大环境会影响民族文化的发展。
事实上,人类社会都有发展创新,探索未来的欲望,这一切是不会停止的。但要在前人智慧上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只有站在前人的臂膀上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民族文化才能源远流长永不停息。



论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艺术源于生活服务于人民,现在没有什么争议。但对艺术的地位和作用说法不一,观点不同。先来探讨一下艺术的地位:

其实艺术的地位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在不同时期、不同阶级、不同环境、不同制度下它的地位都不同。也就是说,艺术的地位取决于统治阶级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需要,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宗教社会都是这样。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艺术是为达官贵人们欣赏服务的,那时候的艺术是不入流的,在社会生活中地位很低,甚至把艺人称为戏子。
但随着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出现,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艺术的地位随着提升。从马克思理论中就能看出,艺术成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由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组成了上层建筑。艺术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艺术可以传达文化价值观和思想观念,通过表演、音乐、绘画、雕塑、文章等形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和使用文化。同时,艺术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艺术作品的启发,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完美的艺术作品。当然,艺术也促进社会发展。如,建筑艺术可以改变城市环境,诗书画影可以传递社会信息等等。总之,艺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可以传递文化和价值观以及思想观念,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因此,随着人类的不断解放,统治阶级对艺术的重新认识,艺术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社会,艺术成了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虽然还有不同观点,但艺术的地位已经不会动摇。
但对艺术的作用,站在不同角度的人还有不同的观点,就是艺术家也观点不同。一些艺术家提倡纯艺术,比如绘画。他们喜欢写实,山水、花鸟、亭台楼阁,一些文人雅士喜欢琴棋书画,高山流水,超凡脱俗。他们把艺术定意为供人欣赏娱乐或修心养性。自然,这些文人墨客不可能有大的格局,他们只能看到艺术的局部性。艺术不仅仅是画画、听听、看看、笑笑,而是要有深层次的内涵和思想观念,带着人类的希望和精神寄托。艺术不仅要展现美,更重要的是教化人们的言行举止,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凝聚力,起到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艺术成了一些人赚钱的工具,艺术作品的价格成了评判艺术好坏的标准,这样的艺术是没有灵魂带着铜臭的。当然,真正的艺术是有价值的,它经得起历史的考证,能流传千古。
在社会主义社会,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从宏观的角度看待艺术的作用。它不仅服务于人民,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制度政权服务。
因此,艺术家不能局限于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和娱乐性,而是要有思想深度,教化育人,创作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开拓创新的作品,传承社会主义的思想理念,促进社会的发展,才能发挥出艺术的真正作用。



论国家权力与经济发展的作用

经济是国家权力稳定的基础,而权力又是经济发展或毁灭的推手。国家的稳定离不开经济发展,一旦经济停止或倒退,社会就会出现民不聊生的现象,人心就会浮动,社会稳定就会动摇,各种新思想或者反动思想就会出现,因此,国家在掌握权力的同时也要掌握好经济的发展方向。
但是,权力往往会出现短视现象,或者逆经济发展方向而行,而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往往无视或无法察觉权力已经把经济推向死亡或毁灭,因为当权力无法控制的时候,权力就会失去理智,变得无法无天,这时的权力就会目空一切,打压一切,甚至毁灭自己。
国家权力与经济发展是互补的,但也在不断改变。恩格斯曾经说过:
“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国家权力可能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那时事情就会发展得较快;国家权力可能逆着经济发展起作用,--那末它在现代每个大民族那里经过一定时期就都要遭到崩溃;或者是国家权力可能阻碍经济发展进程沿着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沿着另一种方向走。后一种场合,最终又归结于前两种场合中的一种。但是很显然,在第二和第三种场合,政治权力能给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害,并能引起大量的人力物资的浪漫。
此外还有征服和粗暴毁灭经济资源的现象;由于有这种现象,从前在一定环境下可能使某一地方和某一民族的全部经济发展完全绝灭。现在,这类事情大部分都有相反的结果,至少在各大民族中间是如此。最后失败者往往总是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或者道德上都比胜利者赢得更多。”
(恩格斯:"致康o施米特","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二卷,第四九三一一四九六页,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一九五五年版)
当权力失去控制的时候,权力就会随意改变经济的发展方向,或者改变经济的作用和性质。犹如一个人拿着刀走路,见人砍人,见物砍物。如上面所说,粗暴征服和毁灭经济资源。这时的权力,犹如一个闭着眼睛奔跑的狂人,随时都有可能碰得头破血流,甚至掉落陷阱万丈深渊。
事实上,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权力的失控往往会给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动荡不安,甚至暴发战争。
国家权力不是无限止地广大。而是要在权力范围内保护本阶级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也要保护民族文化和创新发展。
权力与经济一旦出现反作用。那么,不是权力毁灭经济就是经济控制了权力。如现实美国就是资本经济控制了国家权力,他们所谓的选举就是资本经济的比拼,或者说是资本利益的比拼。谁掌握了资本集团,资本利益,谁就有可能当选。这是一种世界典型性的资本经济控制国家权力的国家。
从人类社会来看,资本是没有信仰的,也不存在诚信,资本的目的就是要获的利益。因此,当资本经济控制了国家权力的时候,国家权力就会失去诚信威严,甚至失去国家的宗旨和目标。现在的美国正在失去诚信,资本经济正在毁灭国家。因为对资本经济来说,没有国家区别的。
在现实社会里,权力与经济是不能分割的,但也不能独大。要达到社会稳定,不仅要发展经济,同时也要掌握好权力,只有互相平衡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




论艺术创作和艺术感受


艺术创作者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创作方式,他们经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主观思想的加工,创作出带着他们思想的作品。比如绘画音乐;当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他们不仅仅是客观地反映事物千姿百态的形态,而是要经过艺术家的构思美化才能创作出符合审美的优秀的艺术作品。但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优秀的,人人喜欢都有价值的。

事实上,艺术作品的欣赏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譬如;一个不懂音乐的人,你让他感受音乐的美妙旋律是不可能的,他甚至会觉得这种音乐就是一种杂音,会让他心烦意乱。一个生活在大山里为生存而忙碌的人,你让他在大山里欣赏苍松翠柏,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也是不现实的,因为他忙于生存,也不懂得欣赏,他更多看到的是树木的价值或野生动植物的价值,对自然风景会毫无兴趣。而艺术家就是要把那些枯燥乏味的,习以为常的山山水水创作出带着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艺术作品。因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生活的热爱,对事物的观察和敏感都要超越常人。只有经过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主观思想的构思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种主观思想不是个性化的反映,而是要吻合大众的人性才能被大众接受。艺术创作不是独我,而是众我。只有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能接受的美的,加上自己特点的艺术思维和构思而形成的作品,才能让人接纳并喜欢,才能反映出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作者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造诣。
其实艺术是有层次的。不同的人对艺术的欣赏感受是不同的,艺术的层次除艺术本身的结构、技巧、颜色等等外,更重要的是欣赏艺术作品的人。人对了,艺术作品才能反映出它的真正价值和作用。人不对,再好的艺术作品也是一文不值。也就是说,欣赏艺术作品因人而异,反过来,艺术家的作品也因艺术家的层次不同而被不同层次的人接受。说白了,艺术家也是分层次的。
当今社会,艺术作品新奇不断,所谓的个性化,实际上很多人在丑化艺术,以丑为美,把那些丑陋的艺术品推上了大雅之堂,这是时代的突变,还是人性的突变?确切地说,我们的时代已经把美丑颠倒了。而这种所谓的新、奇、异的创作背后,往往是资本利益在作怪。因为,一些所谓的艺术家,不是为艺术而创作,而是为利益而创作。出发点不同,自然方式目的也不同。一些人只要有利可图,就不管作品的丑与美。因此,艺术被沦陷了,成了资本利益的工具。

当然,本文谈的是艺术创作和感受。但艺术是有一定的审美标准的,不能为了利益就可以随意创作那些美丑颠倒的作品。艺术的作用是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也就是要把艺术的美和思想传递给人民。艺术家应该要用审美的眼光和艺术思维去创作艺术作品,这样的作品才有精气神,有精气神的作品才是美好的,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家应该是有原则的,一个没有艺术标准和原则的艺术家是不符合艺术创作者身份的。


论社会主义文艺与现实主义

文艺创作离不开现实,而现实又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因此文艺作品在反映现实的同时,还要经过思考辨别才能创作出现实和未来的作品。当然还需要作者有社会主义立场和品德素养作为创作的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文艺作品仅仅反映现实生活是不够的,也是偏面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假象,既然是假象就不可能一眼看穿,而是要经过创作者独立思考,辨别真伪,结合社会制度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创作出现实需要又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来,这一切需要创作者的人品素养和对生活的深入了解,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辨别、推理,从情感,社会制度及逻辑思维等总合中提炼出文艺作品,这样的文艺作品才能脍炙人口让人喜欢。周扬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有这样一段话;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首先要求作家在现实的革命的发展中眞实地去表現現实。生活中总是有前进的、新生的东西和落后的、垂死的东西之間的矛盾和斗爭,作家应当深刻地去揭露生活中的矛盾,清楚地看出現实发展的主导倾向,因而坚决地去拥护新的东西,而反对旧的东西。因此当我們评论一篇作品的思想性的时候,主要就是看它是否揭露了社会阶级的矛盾--这种矛盾是无微不至地表现在生活的各方面的--以及揭露是否深刻。任何企图掩盖、粉飾和冲淡生活中的矛盾的傾向,都是违背現实的眞实,减低文学的思想战斗力,削弱文学的积极作用的。"
(周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文学前进的道路","新华月报"一九五三年第二号,第二一一頁)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把文艺当成了娱乐和赚钱的工具,失去了文艺的真正意义。尤其在和平年代,这种娱乐性质的文艺作品随处可见,他们把文艺变成了发财的工具,其实这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真实体现。
文艺的作用是宣传引导并服务。但有一个主要前提是它为谁宣传引导服务?这就是文艺的立场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有大批资本主义的利己思想在传播,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而这一切文艺作品是有推波助澜的责任的。一些文艺家把自私、占欲、娱乐、花花世界及社会的阴暗面当作创作的题材,缺少人性中真善美阳光的东西,误导了年轻人。
因此,文艺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首先要有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其次考虑作品的艺术性,审美性,典型性,人物的个性与共性及思想内涵。再次考虑作品的经济价值。
但在现实社会里,这一切已经颠倒了。一些文艺创作者首先考虑的就是作品的经济价值,至于文艺创作如何影响社会,影响年轻人已经忽略不计。政治立场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不少文艺作品已经变了味,变得无思想、无情感、无美感、无立场,剩下的只有金钱和利益。而在一些人看来,金钱财富才是真正的现在主义。
一个一切为钱服务的社会是不正常奇形的,因为它失去了立场方向和信仰,失去了亲情友情和爱情。人性的扭曲,社会将成为一盘散沙。这是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容忍的社会现象。也是人民大众不能接受的现实。

因此,社会主义的文艺作品要有辨别地结合现实主义思想,创作出服务于社会主义制度和服务于劳动人民的优秀作品,才能为社会主义发展添砖加瓦。

 

炎黄文化研究院 © 2014-203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8号金地文创中心A座电话:010-57463250

邮编:100124邮箱: xhwhyjy@126.com 京ICP备160371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