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炎黄文化研究院

 |  关于我们 

010-57463250

会员查询: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公告通知 文化研究 炎黄智库 栏目展播 会员单位 人才队伍
本院概况 分支机构 专家顾问 网上展厅 暹华讲堂 著作出版 品牌活动 品牌合作

       作品类型

 

散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网上展厅 > 散文

 
姬长有作品集《边地月光》序言

姬长有作品集《边地月光》序言

作者:姬长有
  详细介绍:

姬长有作品集《边地月光》序言

 

前言:《边地月光》是姬长有第二部文学作品集,其中收录了作者于2013年至2019年期间创作的56篇散文和7篇读评、182首诗作。其中还收录了作者写给孩子的3封信。这本《边地月光》,是姬长有于而立之年的审视反思之作,既是对自我在人生意义维度的审视和反思,也是对时代在真理与真知维度的审视和反思。作者把艰辛生活本身视为一种修行,细心呵护思想和心灵的自由。他认为,时代不缺观念的意识流,然而有待常识的回归。相对时代的喧嚣,作者更像一个孤独的思考者、求索者、修行者。云回在内心的激情澎湃,却选择“大音希声”的俗世归隐,让人只觉往素寻常。读他的文字,充满质感,又充盈着力量,涌动着肃静的沉思,同时不乏雅趣和情怀。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与“灵魂之我”促膝相谈,其创作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作者于人生飘摇旅途的“自我救赎”。从而以文学的方式,实现人生境界的攀越与升华。

  

序言一

 

姬长有,大西北古郡陇西人,学于师范,师于新疆!

第一著请我作序,因是喜欢年轻的他,也没多想就写了。今亦有约,不知所措!因我感觉自己逐渐上了年纪,其实与近几年他的成长与累累业绩也在并行,所以自己也就觉得在这里作序实难出笔!

序是前题,解明其人,纵横其文,才得以言说!故且当叙,叙叙情,叙叙旧吧!

近几年很少见面,只几次通话和其微信的了解。近日又转而再读其首部作品《野桥流霞》,凭着以前师徒的交往,说说我心中的长有:工作勤奋敬业,业余与纸和笔相依相伴,走过了多少孤寂的日子,也排解了多少喜怒哀乐的情怀。

他自黄土高原来,走进茫茫西部……

他的文来自于生活,写的是自己,说的是周围。回想当年的他和他们,不易却很刻苦认真,做事当事!其实,长有也是一个优秀的思想者。

读他的文,品他的人和生活,就感觉其心中的正直和肩上的担当愈发朴实鲜明,一个好人!

卡耐基说:“人生的价值,就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正是如此,人生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并不在功成名就之时。”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也是一切人生理念的思想基础。

用心品读他的文,也就知其生活与态度、性情与追求,同时也是自我的一种交代。更源自于几年来他的成长,他的成绩,他的进步!细细读来使人心生敬意!

今长有的第二部作品集出版,邀我再序,不成文,又难抑高兴,罢了,但吐心语与之贺!

 

 

 周明斌      

 2018121日凌晨草就

 


序言二

 

时光如流水,稍纵即逝。蓦然回首,离开陇西师范已有十八个年头。这些年,虽漂泊他乡,但也经常回家看看。每每经过陇西师范校门,总感到无比的亲切和留恋,毕竟这是我曾经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我也曾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她。

在我的脑海里,陇西师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然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些满脸稚气、勤劳质朴、活泼可爱的同学们,姬长有便是其中之一。

长有2000年考入陇西师范普师(音乐)班,这是我在陇西师范教的最后一届学生。尽管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期间发生的许多趣事毅然记忆犹新。当时,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了许多课外兴趣小组,其中就包括我指导的生物学课外兴趣小组,而长有则是我最得力的干将之一。

那一年,我们几乎跑遍了陇西县城周边的每一个角落,采集了150多种被子植物标本。通过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不仅让同学们认识了陇西主要的被子植物,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大自然的热爱。

那一年,我们开展了陇西县紫斑牡丹种质资源调查和实生苗繁育技术试验,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在实践中塑造了同学们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在无数次的失败中磨砺了他们永不放弃的坚强意志。

2001年秋,我调离陇西师范,来到淮北师范大学任教,从此也就中断了与同学们的联系。直到2016年秋,才与长有取得了联系。这时,他已展转从陇西到新疆工作,不仅履历丰富,而且成绩斐然。他孤身一人以特设岗位教师身份去新疆昭苏一个偏远农村支教的壮举,令人肃然起敬。

十多年来,他以诚实的为人、过人的才干和不懈的努力,从最基层的乡村教师开始,经教育行政管理、组织人事部门,再到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走得踏实。更让我敬佩的是,他虽身处浮躁的环境,却能给自己留一片静土,长期坚持文学创作。2013年,年仅27岁的他,就出版了文学作品集《野桥流霞》。这,也是作为专事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我近十几年看过的唯一的文学作品。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申请个自媒体账号,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作品,本是天大的好事。然而,世风日下、物欲横流,许多“作家”功利性太强,刻意包装、互相吹捧的现象司空见惯。

而长有却不同,他把文学看作是 “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无论思想、志趣、心力和修为。如此高的境界,难怪“出淤泥而不染”。文如其人。长有的作品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文字淳朴,情真意切,让人回味无穷。

如今,长有又有新作问世,要我写点东西,这可给我出了个难题。一方面好意难却,另一方面却腹中空空。一拖再拖,直到无法再拖,便挤出这些文字。一则回首往事,二则贺其新作。

愿长有不忘初心,在本职工作和业余创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史刚荣             

2018122日于淮北师范大学

 

 

序言三(自序)

 

岁月又翻去了5年的时光。5年前,也就是2013年,我的首部作品集《野桥流霞》出版,这在我是有着特殊纪念意义的。彼时,我决定为即将到来的而立之年作一个小结,并以此明示自己:来时的路未曾消磨光阴。

人生来平等,皆是血肉之躯,本无尊卑贵贱之别。继而固执地认为,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蓦然发现时光匆匆然消逝,人生事业生涯最宝贵的“第一个十年”即将挥手道别的时候,内心除了沉重,还有抑制不住的焦虑。

在梦想与现实接轨,经历过激烈的、痛苦的的思虑、整理,最终将如此不甘平庸的“野心”交付于文字。从此以身相许,忠贞不二。

当写作已然融入我的生活,成为表达思想、抒发情怀的一种方式,深深地感激它所给予我的快慰。人的不同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必然导致沟通的隔阂。而当某种情感、思考无以表达和倾诉,你是否也曾同我一样感到深深的孤独?人因具有思想和情感而高贵;也因此带来绝望和痛苦。

大约10年前,当内心逐渐沉淀下来,恍然明白写作的真谛在于思想的锤塑、灵魂的再铸,是对自我唯一生命历程的记述。顿悟:文字皆有生命,写作只为安顿心灵。那时起,决定不再为“凑热闹”而写作。

写作在我,很大程度上成了同自己的对话与探讨、和解与重生。是将以浮华度外得来的珍贵资料,一字不落、一件不少地交给下一刻的自己,安顿好以后的人生。并以充满肯定、宽容、理解和深沉的知会,毫不犹豫伸出手去:兄弟,你的人生无与伦比。

活着是辛苦的。然唯有如此,我们才得以拥有创造的机会、感知的际遇以及真心诚意地爱上一个人。

这些年来,如果说什么事对我影响最大,那便是:旧的生命之结束;新的生命之诞生。他们的离去,在我是一种对于人生认知程序的重新排列,是种震动,当我终于能够安静下来时,懂得了什么是珍惜。他们的到来,则于我是再一次成长,让我更加理解什么是希望、安慰、沟通,什么是幸福、快乐和责任。

这个时代,是满天繁星却少有“月下独酌”的时代,是茶楼酒肉却少有“一片冰心”的时代,是精确计算却少有“真心意会”的时代。不得不把自己交给体制、市场、工厂,还有那个抠门的饭店老板。然而解铃还须系铃人,其实那个可瞭望远方的灯塔一直在我们心里。

面对混乱的信息传递和价值判断,自救是唯一可行、也是唯一可以选择的路径。惟有自己才能够担得起所有的判断、取舍、宽慰、救赎,甚至于那些不得不“单方面”终止的无效沟通。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时代即便“千里走单骑”,你也可以比别人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我确信,物极必反,世事轮回。无论“历史有惊人的巧合”,还是人性的本常,我依旧相信:真理永恒、真情永远、真法上善。只是希望在变幻莫测、飘忽不定的时间的洪流里,存得了初心,记得起理想,珍惜与我同行的人。

尽情尽力处,无怨无悔;事与愿违时,静待春暖花开。朝着久远的召唤,收拾好自己的车船,因为希望永远在前方。

 

 

20181220日拟于伊犁河畔

 

 

          备注:如需收藏本书,可与我们联系


 

炎黄文化研究院 © 2014-203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8号金地文创中心A座电话:010-57463250

邮编:100124邮箱: xhwhyjy@126.com 京ICP备160371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