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炎黄文化研究院

 |  关于我们 

010-57463250

会员查询: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公告通知 文化研究 炎黄智库 栏目展播 会员单位 人才队伍
本院概况 分支机构 专家顾问 网上展厅 暹华讲堂 著作出版 品牌活动 品牌合作

       作品类型

 

记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网上展厅 > 记述

 
读“关于意境的营造”一文,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读“关于意境的营造”一文,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作者:宋燕琳
  详细介绍:
读了孙继革老师的文章,浅谈诗词创作中意境的营造。很有收获。下面我想结合孙继革老师关于诗词意境的论述文章,谈一点自己在诗词创作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首先,我对什么是意境的理解:孙老师在文章中引用王昌龄《诗格》中所谓“物境”和“情境”,我把两者统统理解为“意象”,即自然界万物的景象,包括人文景观以及描摹声音、色彩等具象化的事物。所谓意境就是有具体的意象连缀成的,或清幽或深婉,或鲜活欢快或深情悲凉苍茫等意境。
我认识一个小有名气的旗袍设计师。她从小就热爱诗词绘画,秉承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理念,通过写诗词提升自己的美学修为。从而有利于提高她的设计水平,最终达到旗袍设计上的诗意目标。我举她的例子是想说明:好的设计师和好的诗人一样,旗袍成型首先需要设计思路,然后画出图纸,出效果图。才能进行量体裁剪和飞针走线。所以她把写诗词也同样看做是一个设计过程,从构思到章法,再到遣词造句,以及最后的润色修改,她写诗就OK了。因为他最具审美眼光,注重色彩的丰富与有序的搭配,以及声色的协调。她写的诗词给人的感觉是灵动而有致,这也体现出设计的匠心。所以说好的设计师和好的诗人他们的创作思路和设计都是一样的。
诗词是形象化的艺术形式,我理解就是把作者复杂的心理的活动,心绪的波澜起伏,结合一些具体的意象,连缀成不同的意境,诗词作者就是把一些意境,像遣词造句一样的排列组合,交替运用,精心点缀出一幅幅图画。从而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想和精神寄托,这也是我所理解的诗言志。
孙老师在他的文章中引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孙老师还说,意境当时诗词的灵魂,缺少意境的诗也就缺少了生机。令人读之无味。所以,真正的好诗一定是情感与物象的美妙结合,是意与境的浑然天成。”我觉得我们应该依据此理念运用到我们的写诗实践之中。不然,只是说理或举列出历史事件,而缺少意境的表达所写出的诗词,即使符合格律要求,充其量也只不过称作“顺口溜”。
教我古诗词的段维老师通过指导我们写诗练习来掌握什么是意象,什么是赋比兴的手法。
我举个例子来说:我曾经写了一首悯农的诗:
新春逢瑞雪,盛景醉京城。
银舞和风颂,金花送暖情。
湖边观水汽,郊野话农耕。
楼宇尘埃去,街衢污秽清。
段维老师给我做了点评,他说:
湖边观水汽——这句纯是记录。所谓意象,就是客观景物(物象)进入大脑之后,在意识的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再出来的东西就叫意象,而不再是物象了。比如改为“湖边观蜃气”,这就不一样了。带有主观色彩了。而“湖边观水汽”,则是物象进入大脑之后直进直出了。那么“郊野话农耕”怎么不要求改呢,因为这是赋笔,“话农耕”本身就有一种悯农的情感在里边。
最后定稿:
新春逢瑞雪,盛景醉京城。
银舞琼枝劲,冰消细草萌。
湖边观蜃气,郊野话农耕。
唯愿龙抬首,囷仓稻黍盈。孙老师还在他的文章中提出:我们在诗词创作中,应该在四个方面肯下功夫,我要把它熟记于心,便于在平时的写诗创作中,以此为准绳。
首先,我们写诗词表达上要情真意切。作为一个创作诗词的人。这是非常可贵的,没有了真性情,诗词也就没有了灵魂。也就不可能出现动人的佳作。
正像叶嘉莹教授所说:“一切意境的构成,必须以情感为基础。”
我还是举列来说吧?
比如我写的这副对联:
《鲁迅故居重游》
入府深秋,夕照闲庭空往事;
依屋老树,枝头熟枣似当时。
其创作背景:去年的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40周年纪念日,那天,我来到了鲁迅故居,已是深秋,在鲁迅故居的后院捡到几个红枣。看着这红枣,有穿越时空的感觉,我心想,当年鲁迅先生也捡起过这树上的红枣啊!又想起父亲说过的话:“鲁迅先生离开北京后,祖父常带他和堂哥去看望太师母和朱安夫人。有一次,朱安还打枣招待两个小客人,朱安那矮小的身材,头上蒙着布,手里握着竹竿,用力地敲打着枣树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当时朱安夫人很开心……”     
于是, 就把自己当时真实所想,用诗的韵味写了出来,自我感觉,这副对联有温度,有真情,能感人。
孙老师在文章中提到,极力的塑造生动鲜活的意象,并且,引用了叶嘉莹教授的话:诗词之能事,更在将人内心的一种理想之意境与抽象之情思,作意象化之表现。把这一理念运用在诗词创作上,……。
我对如何塑造生动鲜活的意象这一理念,也有了一点点的认识和体会:
比如我的《陶然亭雪中观柳》
云蒸雪映韵陶然,
湖柳迎风破嫩寒。
纵有情丝千万缕,
茫茫四顾对谁言?
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来的。正因为老师教得好!抓住了“云蒸”“雪映”湖柳”“迎风”“嫩寒”几个生动的意象,设置一个“趣味”点来做文章,用了拟人“情丝万缕”和“茫茫四顾”无以言表。所以给这首诗增添了趣味和灵魂。
在这里解释一下:那天天气正是乍暖还寒时候,我一个人站在陶然亭公园看天降雪霰。柳条在风雪中摇摆不定,那种景象给我带来了一种创作的冲动,我那时的心里感受有点酸楚,一个人站在雪中观柳,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也确实有一种心中的情感无法言说的感叹。
生活中处处有生动的景物,需要我们用心去捕捉蕴含其中的趣味,并且,能将其景物与自己的内心的理想境界相融合,情景交融成为意象,捕捉闪光的思想境界,即:人心的种种境界。然后,再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写诗的实践中去。
老师还教过我们:“写诗不能只停留在描述上,更需要开拓出思想、感情的空间。
能显现出于形象思维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哲理性,才会有文学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我再举一我写诗的实例来加以说明:
《观暴雨》
云墨遮阳藏霹雳,
划然一震泻天河。
喧哗世事一时息,
谁解当中哲理多。
老师详细讲评并修改:
观暴雨
云墨遮阳藏霹雳,
哗然一震泻天河。
长街欲洗尘埃尽,
未料淤泥积更多。
老师给我修改了诗并在后面做了如下评论:
三四句应很有逻辑地就题转合,结句不能这样发问,而是应该写出意境后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哲理。
许多诗词名篇看似简单的描写,其实已经承载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最后的一个“人”字,已经超出了对实际事物的描写,展示了形象思维的想象力,月、影、人和为一体,在作者的眼睛里都变成了有生命,有情感的人,而不是什么其他的东西。又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表面上只是对景色的描写,暗中却用“窗含”,“门泊”表达了作者受困于室内,难以融入海阔天空的心境,进而隐喻治国安民的雄心抱负无用武之地的尴尬。“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前两句写景,第三句话锋一转,第四句就合出了作者对逝去的感触和感慨。所以,或言情,或阐理,或白描,或暗喻,好诗都是有寄托的。对联虽然文字空间小一些,却依然是有内在追求的,如果效仿于清末的馆阁题联,就会走向卖弄文笔,堆砌词汇,无病呻吟的朽态。如果真的需要这样的文式,也应该讲究恰如其分和出语求新的斟酌。
传统的诗词,既要有奇巧的文思,还要有文雅的气质。那我们怎么才能做到这些呢?只有多看看古人的名句警句,如李商隐的句子。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等等”去多多体会诗人给读者带来的情愫。
反复读几遍,就会受熏染,会读诗才会写好诗。

 

炎黄文化研究院 © 2014-203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8号金地文创中心A座电话:010-57463250

邮编:100124邮箱: xhwhyjy@126.com 京ICP备160371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