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炎黄文化研究院

 |  关于我们 

010-57463250

会员查询: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公告通知 文化研究 炎黄智库 栏目展播 会员单位 人才队伍
本院概况 分支机构 专家顾问 网上展厅 暹华讲堂 著作出版 品牌活动 品牌合作

       作品类型

 

记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网上展厅 > 记述

 
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华复兴而奋斗

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华复兴而奋斗

作者:危建清
  详细介绍: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犹如一条奔腾的历史长河。从远古的时空中泻来,正向着末来的大洋奔去。生活在各民族中的诸多姓氏族群,更是这滚滚洪流中朵朵浪花,唱着欢歌演释了无数的历史剧。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构建,宏伟的东方古韵大厦。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五千年的文明史便是民族之魂。

二0一七年春离岗回到萍乡,计划利用余下时间,本着“追忆先祖功德,讲述英贤故事”以宗亲寻访为主轴线,用脚步走遍华夏大地。编撰一部集各地宗亲族史,古今英贤人物事略。展现乡土风情和名胜风景,综合性的《泰山迎风寻访录》,由民俗文化和宗亲文化、宗教文化与宫庭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传承了数千年优秀宗亲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各姓氏每一代人。

俗话讲树朩有根,水之有源人亦有祖。追溯族群之祖源,继承先辈德孝忠义。走访宗亲收集素材,开始作编撰前的各项准备。每天早上五时开始组稿,白天专访和带育娇孙、晚上继续工作到深夜。虽是辛苦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撕裂断代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宗亲文化传播下去。

在中华盛世新时期;弘扬徳孝忠义,倡导奉献精神。宣传良俗民风,贯彻政策法规。为了加强全国各地,危氏族群间的沟通了解。宣传好人善事,倡导阅读良习。促进族群交流,弘扬宗亲文化,贯彻政策法规。不忘初心牢记史命,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一位炎黄子孙责任和担当。

创建《泰山迎风》微信刊物。创建《中华危氏文化交流》平台。创办宗旨是;加强沟通了解,传承贤德忠孝。宣传好人善事,倡导阅读良习。促进族群交流,弘扬宗亲文化。贯彻政策法规,实现中华复兴。微信刊专栏设置有;宗亲活动记实、德孝名人传略、地方民俗风情、宗祠祖墓族史。让子孙后代牢记中华民族史,  了解本族姓氏发展史。为创造更加文明与和谐,现代的社会新风尚而努力。

经过三年来的不懈坚持和努力,现巳完成了对江西和福建,广东与湖南四省区近百处的专访。编撰了《泰山迎风寻访录》书稿约百万字。计划再用八年时间,在七十五岁前,继续走在中华大地上。倡导宗亲文化的核心价值,对比宗亲族群之古今历史。彰现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将优秀宗亲文化传播下去。

在访谈中特意介绍了;中华危氏的历史和祖源。危氏其姓源于缙云说;出自蚩尤后裔之三苗古国,属于以居邑地名而冠姓的氏族。传上古尧帝因儿子丹朱行为不检,故而把帝位禅让给舜。时居河南之南部丹朱部,联合聚居在长江流域,洞庭湖和鄱阳湖一带三苗族,起兵反对帝位禅让,并与舜帝争夺九州天下。

舜派大禹领大军镇压,禹在丹水一带打败三苗。其三苗国君被杀,丹朱其人不知所终。三苗部族起事被平息后,舜帝将全部三苗族人迁徙,至西北甘肃之敦煌三危山。三苗后裔遂以山名为姓,称危而有族群后裔,遍布于华夏大地。

有关危姓祖源属周武王庶子赐姓说,或是危姓来自甄丰之子甄寻,据避难地域名而命之姓氏。只能作为危氏远祖起源,带有传奇的故事存于世间。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壮族和苗族、以及瑶族中危氏族人的历史,与汉族危氏族人的历史,世系繁衍同样悠久源长。危氏与诸多姓氏兄弟一起,同属于华夏民族的组成部份。中华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位列一百四十位。

每天早晨五点钟醒来,开始了繁忙的调研和编辑。本人甚至有些后悔了,真不该选这样的大课题,工作量太大事情没完没了。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理清姓氏的祖源和族史,把优秀宗亲文化传播下去,未能停下脚步和手中的笔。想找个事业上的接班人或弟子,共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却始终难以如愿实现。

宗亲文化上承国史方誌,下联姓氏族群世系繁衍。内容包括宗祠祖墓,贤德忠义名人传记。家训族规和民俗风情。弘扬他们耕以持家致富,学以至仕勤政的庶民精神。重点放在挖掘整理,各地宗亲中百余年来,在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诸多优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为追求民族复兴,革命英贤红色故事。

尊祖敬宗寻根问祖,已经深入炎黄子孙的骨髓。但是在翻阅古籍和家谱等资料,发现很多历史名人的祖先也都是名人,却没有有效的历史证据。在民间修谱过程中,也存在看将“王公贵族”认为氏族祖先的现象。为了避开不体面的祖先,有人竟然更换世系,相互攀比荣耀先祖,冒认他人祖先为祖先的现象。

民国初年的东莞张伯桢号沧海,炮制了为袁世凯冒认祖宗的事件。被濮伯欣作诗嘲笑:“华胄遥遥不可踪,督师威望震辽东。糊涂最是张沧海,乱替人家认祖宗。”在宋代以前的中国的家谱,只能“官修”,只有帝王将相、名臣才有资格修续家谱。普通人如果要修一部家谱,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而属于“犯上”。  

宋代以后民间言论开放,普通人才开始修家谱。中间的多年文献断档,没人知道自己的祖上到底是谁,只能根据自己大概来自哪里,和哪个同姓官员某一支重合,就直接跳过去连接上了。攀援望族和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与乱认先祖等现象为明代盛行。直至清代乾隆年间,才被大规模谱禁,禁止妄自攀附之风。

族谱的历史作用体现在;一、明辨世系尊宗敬祖。二、寻根留本承前启后。三、敦亲睦族凝聚血亲。四、治家齐国教化子孙。五、传承历史问祖凭证。宗祠是现代人举办族中活动,祭祀先祖先贤的场所,更是联络宗亲感情的场所。

宗祠与家庙的区别在于,家庙设立之前一定有过高官,而宗祠则不需要这些条件:先有高官才有家庙,先有宗祠才有高官。族长亦称“宗长”,是封建社会中家族的首领。通常由家族内辈分最高、年龄最大且有权势的人担任。当代各地出现的宗亲理事会,则是族中宗亲承前启后,联系族中宗亲感情的桥梁。

全国各地姓氏中出现的堂号?简单地说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称号。祠堂又称为家庙,是中国人供奉祖先神位、举办宗族事务的公共场所。中国人是世界上祭祀祖先,崇拜英贤传统的一个民族。在每个家族中都有一个场所,用来供奉已逝先祖名贤牌位,所以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名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本族中的祖先的功德。英贤名士宗族中所垂的典范,以及在社会上和历史上的贡献。

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和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和宗族与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各地古老的祠堂,巳成为文物保存下来。今天的堂号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没有了,有的只是给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积极上进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对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在中华盛世到来的今天,宗亲文化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炎黄文化研究院 © 2014-203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8号金地文创中心A座电话:010-57463250

邮编:100124邮箱: xhwhyjy@126.com 京ICP备160371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