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炎黄文化研究院

 |  关于我们 

010-57463250

会员查询: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公告通知 文化研究 炎黄智库 栏目展播 会员单位 人才队伍
本院概况 分支机构 专家顾问 网上展厅 暹华讲堂 著作出版 品牌活动 品牌合作

       最新信息

  黄志高

  饶宏

  魏镇江

  彭金桥

  何东

       联系方式

暹华文化研究院

联系电话: 010-57463250
联系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亦庄荣华大厦
电子邮箱: xhwhyjy@126.com

 

文化研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研究

 

从考古文物佐证看华夏人的始源、进化与进步

来源:本站   时间: 2022-02-21 20:38:23

民间古训常讲:饮水思源。寻根知底。老子也说:“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都是要求子孙后代牢记中国人的始源。运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对现代中国考古文物进行“比对”,可让炎黄子孙知根、知源、知底,以便对创新、发展与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认识认知蓝田直立猿人

人类起源于动物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与认知。坚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古人类起源于动物界,无可非议,。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笔者提出“地域地缘基因遗传”的理论。它显示:非洲的黑色猿人跟华夏大地上的黄色猿人相比,两个种群根本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地域地缘基因遗传”关系。所以,中国古人类的起源只能在华夏大地上,不可能在地球村的其他地方。从而以考古文物佐证为据,否定了中国古人类起源于“非洲”的传闻。

(一)考古文物佐证的蓝田中国直立猿人

1963年9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考察队,在中国陕西省蓝田县陈家窝村地下30米深的“红色土层底部,发现了一个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和“10枚牙齿”化石;“1964年5月”,又在距离陈家窝村30公里的“公王岭红土底部的钙质结核土中,发现了一个不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

上述中国考古文物告诉世人:“蓝田中国直立猿人”出土的骨化石,都是“女性”,没有男性。

经鉴定,老年女性的“下颌骨化石,在形态上和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下颌骨基本是一致的。”

出土的动物化石有:大熊猫,水鹿、猕猴,野猪,剑齿虎和猪豹等30多种。

依据“地域地缘”关系,将其命名为“蓝田直立猿人”、“蓝田人”,曾称“蓝田中国猿人”。笔者称其为“蓝田中国直立猿人”。

经鉴定,此处“猿人”骨化石的年代时间,距今约110万——115万年。

中国国务院公布:蓝田猿人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7月,“蓝田猿人遗址”更名为“蓝田猿人博物馆”。

(二)龙岗寺猿人骨化石新发现

据考古最新信息,在陕西省南郑县龙岗寺,发现了早于“蓝田中国直立猿人”的猿人骨化石,经鉴定确认:大约在120万年前,这一地区已经有人类活动。

这三处出土的猿人骨化石证明:在未发现其他地区有猿人骨化石存在的情况下,黄色人种的基本始源,在中国陕西省蓝田县和汉中市南郑县以及北京市周口店毋庸置疑。这些猿人骨化石佐证:非洲黑色人种跟亚洲黄色人种在地球村有的只是由动物转化为人的联系,与“地域地缘基因遗传”毫无关联。

二、运用“文物鉴定比对法”确定华夏人的始源

笔者查阅许多历史文物资料,惊奇地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原理,对科学研究人类进化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笔者反复学习、领会,感悟,这才提出了“地域地缘基因遗传”理论和“文物鉴定比对法”。认为以此为据,只有对考古文物进行“比对”,才能作出相应的科学的结论,也才能让子孙后代看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它们不仅仅只是缺乏系统性文字论述的原始观展品。

(一)“比对”出土文物原有的转化时间

从考古文物被界定的时间看,“蓝田中国直立猿人”在距今110——115万年前就生活在今陕西省的蓝田县地区,比“北京直立猿人(50—60万年)”要早几十万年。从目前考古发现的历史文物看,这当是华夏大地上发现的最早的猿人骨化石。(龙岗寺猿人化石正在发掘与整理,在此免叙)

运用“地域地缘基因遗传”理论进行“比对”,发现:“蓝田中国直立猿人”跟“西安半坡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实物佐证:这一区域,从华夏猿人进化到华夏古人类,他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客观的无法割舍的基因遗传。

所以,人们赞誉说:“蓝田中国直立猿人”是“中华民族之根、人类之魂”。笔者从文物佐证的界定时间看,认同上述赞誉是切合史实的。

(二)“比对”文物出土地貌

蓝田猿人博物馆展示的考古文物告诉人们,所出土的猿人骨化石,一个是“老年女性”,另一个是“中年女性”,没有男性骨化石。她们的骨骼变成“化石”,是当地出了现重大的地情变化(如:地震),将她们埋在地下30米,由地球内部自然造物活动进行再创造,变成了“骨化石”。所以说,地球村发现的各种骨化石,都是地球再造物质活动的产物。

只有两个女性,没有男性。可以说明,在当时,其他男女外出,或狩猎,或扑鱼。蓝田县域地面突然发生重天灾,比如大地震。这两位女性很可能是有病或其他原因未随众人外出,才被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埋于地下,不幸遇难。在此地出土的30多种动物化石可以佐证:在一百多万年前,“蓝田中国直立猿人”是处在渔猎时代。他们依靠渔猎和采摘野果,“求生存谋发展”。

“蓝田中国直立猿人”遗址不像“北京直立猿人”遗址,处在“遍布洞穴悬崖”的山区,而是处在比较平坦的关中平原上。说明他们不是在洞穴中居住,而是在野外露宿。此种住宿,不像在洞穴居住,可以在洞口生火,预防猛兽虫蛇的袭击。若遇到天敌来袭,只有爬上大树躲避。由此可以佐证:韩非记述的有巣氏“构木为巢避群害”、在树上居住的说法是客观存在,跟恩格斯的研究成果——人类的童年“至少是部分地住在树上”完全吻合。

所以,中国古人类在树上筑巢居住,既是有巣氏的创新发明,又是华夏大地上教习中国古人类求生存谋发展的开始;是“身教言传优秀传统文化”的始创,是建立中国式雏形“个体家庭”的发端。恶劣的自然环境逼迫着他们,不得不开创“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世界”的新时代。

这是没有洞穴居住,在自然因素虫蛇猛兽袭击下求生本能使然的的产物。

“蓝田中国直立猿人”和“龙岗寺猿人”以及“北京直立猿人”骨化石这三处考古文物告诉世人:华夏大地上的古猿人是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开始着不同的进化活动,即平原自然进化活动与洞穴穴居进化活动。迄今为止,在地球村,这种客观存在,唯中国独有,并未发现有第二例。所以说,这就是最早的中国特色。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决定人们的意识,而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实践的革命原理,可知,“蓝田中国直立猿人”与“北京直立猿人”在进化速度和进步程度方面,有者很的大差别,即千差万别。这种差别在社会活动中,是缩小或者扩大,只能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运行的各种要素来决定。现代人的认识与认知,无法改变。

(三)“比对”骨化石与形成年代

经鉴定,考古文物出土的“蓝田中国直立猿人”老年女性的“下颌骨化石,在形态上和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下颌骨基本是一致的。”

这,告诉人们,在时间差为几十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颌骨化石”却“基本一致”的事实?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种客观存在告诉人们:当时蓝田县的地域地缘自然条件肯定适宜于动物向猿人的转变。然而,北京周口店的地域地缘自然条件肯定不适宜动物向猿人的转变,所以,它们由动物转化为猿人竟然慢了几十万年。由此,决定了“蓝田中国直立猿人”在进化过程中要比“北京直立猿人”的进化步伐快得多。

尤其是,相联系的“比对”考古文物,发现:在“西安半坡人遗址”所居住的古人类,存在着的“地域地缘基因遗传”可以证明:“西安半坡人”就是“蓝田中国直立猿人”基因遗传下来的后代。然而,迄今为止,“北京直立猿人”的基因遗传后代还未找到。这种现实向世人展示:“蓝田中国直立猿人”就是中国人类基因遗传下来的祖先,对此,不应有丝毫的疑义。

三、“比对”西安半坡人和他的基因遗传后人

西安半坡村,跟蓝田县比邻,“蓝田中国直立猿人”不断进化、进步与发展。在此地出现无法生活的状况下,受求生存本能和“地域地缘基因遗传”的影响,他们不得不向着能够生存的地方迁徙。有的去南边;有的去东边;有的去北边;也有的去西边。

值得庆幸的是,来到“西安半坡村”栖息的古人类遗址被发现了。其它三个方向的古人类遗址时至今日,并没有被发现。庆幸之余,不免有点儿遗憾。

1953年开始发掘“西安半坡人遗址”,1954年—1957年又进行了搜集性的开发,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遗物”(在此免叙)。其“遗址”是被泥土掩埋在地表层的下面。说明,此原始村落被大水所淹,大水中的泥沙将整个村子掩埋了。所以,这个难得的人类原始村落遗址才被保留下了来。

如果没有“西安半坡人遗址”,那末,就无法跟“蓝田中国直立猿人”进行“比对”,“蓝田中国直立猿人”基因遗传所产生的后代,就无法得知在何处。

既然“西安半坡村”被大水淹没,住在村内的人,有可能被淹死,也有可能死里逃生。逃往高处的人生存了下来。可是,这个地方无法再住。就必须向外逃亡、迁徙到别的地方,才能够生存。向东、南、北都有迁徙的可能。时至今日,无法用直接证据给以证明。只有向西迁徙的人,可以从后世人的生活活动与社会互动交流以及文字记载中窥视一二。

一是,家居文化的传承。考古文物显示,“有40多座房屋遗迹”,从科技还原的原貌看,为陕西关中地区房屋建筑的雏形,即土墙、木柱、木梁,现代人称土木结构,一直遗传到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就是现在,在个别地方还有残余。

二是,村落四周有壕沟环绕,跟笔者生长地的村子城墙四周有护城壕基本一样(现已无存);在西安市,是护城河(现清晰可见);

三是,农作物的传播与传承,“西安半坡人遗址”出土的食物化石有:粟、蔬菜子粒。在“后稷”时代,这些农作物由“后稷”在农耕区广泛推广;

四是,生于姜水的炎帝发明创造的“耒耜”一直传承与发展到笔者亲自使用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耒,为木制独犁儿;耜,为铁制犁轅犁,俗称“铁犁”或犇犁。此实物可以佐证:以姜水生地取姜为姓氏的炎帝的存在;长在“姬水”的黄帝,则取“姬”为姓。生于古代“斄氏之国”(今武功县)的姬姓“后稷”可以佐证黄帝的出生地在姬水。特别是,土生土长的西岐姬姓族人就是姬姓黄帝的后人,姬周便由此而来。

上述文字告诉人们,向西迁徙的半坡人到达姜水(系渭河上游支流),其基因遗传到姜水,炎帝和黄帝遗传性生于姜水。黄帝“先居姬水,后迁涿鹿”。可见,中国人的祖先是“蓝田中国直立猿人”;始祖是生于姜水的炎黄二帝。

 

相关链接

 

炎黄文化研究院 © 2014-203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8号金地文创中心A座电话:010-57463250

邮编:100124邮箱: xhwhyjy@126.com 京ICP备16037137号-2